凉山股权转让:看懂这些,少走很多弯路!
近年来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表现活跃。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专业权威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公开的数据显示,2021年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共计4532起,同比增长18%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出于整体战略调整、投融资安排、业务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考虑,股权退出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投资行为。在实践中,常见的股权退出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转让、撤资减持、解散清算等。不同的退出方式在企业所得税处理规则上存在明显差异。企业在选择退出方式时,需要考虑到交易各方的经营状况和利润分配方案。
一种方案是先进行利润分配,再进行股权转让。据税务总局瑞安市税务局干部胡丽娜介绍,《企业所得税法》第二十六条规定,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、红利和其他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。先分配利润后转让,在享受免税优惠的同时,可以从股权转让收入中剔除账面未分配利润等留存收益,减少转让收入,从而减轻企业税收负担。
◆提醒建议◆
投资者采取何种方案,应结合转让企业和受让企业的盈亏情况来考虑。如果转让企业的利润状况良好,没有未弥补的亏损,建议采用先分配后转让的方式。但如果转让企业结转到当年的未弥补亏损较多,股权转让收入并入当年收入,弥补亏损后不纳税或少纳税,而受让企业盈利状况较好,将来提取股权时可扣除的应税成本较多,直接转让可能是较好的选择。
在方案设计中,企业要 "放眼未来",考虑各种因素。比如,如果采取先分配后转让的方案,就要考虑被投资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分配;如果被投资企业还有大量的投资人贷款,通过股权转让退出时要考虑债务的影响;如果股权转让是由股权结构调整引起的,要考虑股权转让和后续结构安排的有效衔接。特别是协议控制(即VIE)结构的拆除,不仅要考虑税收影响,还要考虑未来上市监管政策的影响、结构平移的影响、员工股权激励的影响等诸多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