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必看!新公司未办税务登记证的后果。
近期,我们收到了不少创业者的疑问:“我的公司刚办了营业执照,但暂时还没有开展业务,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做税务登记了呢?”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误区,我们特地为大家进行详细解答。
误区澄清:营业执照≠免税通行证
误区一:认为只要没开展业务,就可以跳过税务登记这一环。
纠正:领取营业执照后,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税务登记证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》及《税务登记管理办法》的相关规定,无论企业是否开展实际业务,只要领取了营业执照,就必须在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,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。否则,将面临法律严惩,包括但不限于罚款、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严重后果。
未按时办理税务登记的后果
未按时办理税务登记的企业,税务机关将责令其限期改正,并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。根据《税收征管法》第六十条,罚款金额从二千元起,情节严重的可高达一万元。若逾期仍未改正,税务机关还将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,让企业彻底失去合法经营资格。
误区澄清:做账报税,企业生存之本
误区二:新注册公司没业务可以不用记账、报税。
纠正:没有业务也需要正常记账报税。
即使企业暂时没有业务,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记账和报税的义务。自2015年6月1日起,工商、税务系统已与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实现联网,企业的每一个财务行为都直接影响到法人及股东的信用记录。
1. 做账不可或缺
企业需在营业执照签发后的30日内建立账簿,并聘请专业会计依据原始票据凭证进行账务处理。这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,也是税务合规的基本要求。
2. 报税责无旁贷
完成税务登记并建账后,企业需按月或按季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,无论盈亏与否,都必须如实申报。这不仅是对税收制度的尊重,也是企业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。
误区澄清:做账报税,企业生存之本
忽视做账报税的企业,将面临一系列连锁反应:从个人信用受损,影响贷款、移民、社保等日常生活,到企业层面被罚款、限制经营、发票机被锁,甚至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,导致银行开户、进驻商城等所有对外申办业务全面受阻。
办理了营业执照却忽视税务登记,是创业路上的一大隐患。新注册公司务必牢记:税务登记、做账报税,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基石,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。请广大创业者切勿因小失大,务必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相关手续,确保企业正常运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