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要提醒 | 企业为什么要实现两账合一

财务核算不清,管理职能失效,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。
企业设置两套账,会人为分割财务原始凭证和财务数据,这可能会使两套账都不准确,造成财务信息失真。具体表现为:
无法进行经营分析:财务部门无法履行财务 BP 的职能,为老板提供经营分析报告,难以挖掘经营中的问题,无法提出有效的发展计划。
无法启动全面预算:账面不清晰,无法利用预算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。
影响公司人员考核激励:财务数据不准确,考核数据必然不准确,无法建立奖惩制度,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。
此外,两套账还会对企业投资、筹资造成阻碍,同时面临外部税务稽查的风险。比如,老板私人账户可能被冻结,隐瞒收入可能涉及逃税罪,财务人员可能面临禁业风险等。
实现两账合一,需要从重构顶层设计开始,然后围绕重建会计核算体系展开,最后处理历史数据。其中,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、清查资产负债情况、比对分析内外账、调账消化吸收、建立规范制度等步骤至关重要。

众多采用两套账的企业,其老板的个人账户都有被冻结的情况。随着加大反洗钱力度、加强对私账资金的监管,尤其是对公私转账行为的管控,账户被冻结的现象将日益增多。多次冻结后,税务局可能就会采取行动,因为他们深知私账收款的行为肯定没有缴纳相应税金。
通过两套账隐瞒收入来逃税,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。除了在税法方面会导致补税、罚款和滞纳金等后果外,若达到刑法认定的标准,还会涉及“逃税罪”。刑法第 201 条明确规定:纳税人采用欺骗、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,逃避缴纳的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,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以罚金;若逃避缴纳的税款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,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以罚金。
企业若使用两套账,经办该账的会计人员可能面临职业限制。根据《会计法》第四十二条规定,“未依法设置会计账簿、私设会计账簿、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…”的,会计人员若有以上行为且情节严重的,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。
“两套账”可能导致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。其中,行政责任包括税务机关追缴税款、滞纳金以及税务行政处罚;刑事责任则涉及逃税罪、隐匿、故意销毁会计凭证、会计账簿罪以及其他一些经济类犯罪
两账合一的核心要点:两账合一并非简单的数据拼接,而是要通过梳理和重构管理架构及业务模式,确保业务合规运营,进而推动财务合规转型,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。
要实现两账合一的高效实施,首先要从顶层设计的重构入手,确保预期业务从源头就合规运行。
其次,以重建会计核算体系为重点,使预期财务核算实现标准化运作。
最后,回到数据本身,清理历史数据,处理两账差异,确定合账日的合账报表,为两账合一提供初始数据,而不应过分沉迷于过去。
两账合一的操作步骤:
01
选择时间节点
1.选择计划报告期的前一年,因为过早实施会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。
2.选择在第三季度开始进行。
02
全面清查资产负债状况
1.选择某一月末作为清产核资日,如 6 月 30 日或 9 月 30 日。
2.到年末,在资产负债表日完成调整,完成两账合一。
3.由于两账合一过程中可能采用了一些非规范方法,无法通过 IPO 审计,因此,两账合一的年度通常不能作为报告期。
03
内外账对比分析
1.查明实际资产、负债与税账资产、负债之间的差距。
2.梳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,以便进行账目调整和消化。
04
账目调整和消化
1.综合运用各种方法,抹平账实不符的差距,可以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直接调整内账,差异通过“未分配利润”进行调整。内账的调整无需顾虑,直接以差异表为附件进行调整。对于调整后的外账年末数,重新初始化,作为报告期年度的期初数,开启新的账套,原账套停止使用。
04
建立规范制度
1.两账合一后,为避免再次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,需要通过规范的制度来加以规范。
专注企业人力成本优化、居间费、临时用工 、无票支出、公转私、财务内控、股权设计
账务处理等全方位的业人财税法服务。税收园区,税收政策,以及更多税收疑难问题。
来源:网络收集素材。内容仅供读者学习、交流之目的。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不妥,请联系删除。